别让这些有害寄生虫影响了你的养殖成活率和效益!

寄生虫是养殖中常见问题,直接寄生鱼体,引起鱼体消瘦,影响摄食和生长速度,部分情况下甚至影响商品价值;间接层面造成机体鳃丝和组织受损,导致体质下降,易引起继发性感染疾病,如烂鳃,对后期的出血病、鳃出血的爆发埋下隐患。另外因为寄生虫的爆发,频发用药,水质波动、鱼类应激大,反复调整的过程,影响鱼类正常生长。进入3月份水温迅速上升,常见车轮虫、指环虫的防控如何有效处理呢?


4月中旬水温可以达到20度


车轮虫

病原体:车轮虫属毛虫纲纤毛虫类动物,车轮虫侧面象碟子或毡帽子状,前面象轮子。水温在20~29℃时,是车轮虫繁殖最好的适宜条件。


症状:

1、侵袭在鳃丝上的车轮虫,常聚集在鳃丝的边缘,或鳃丝的缝隙里,以剥取鱼的组织细胞作营养,破坏鳃组织,使鳃组织腐烂,鳃丝的软骨外露,影响鱼的呼吸。

2、病鱼黑瘦,不摄食,体表有一层白翳。

3、鱼苗患此病,成群沿池边狂游,头呈“白头白嘴”状。


常见治疗方案:

1)硫酸铜:0.7ppm;

2)硫酸铜+硫酸亚铁: 0.5+0.2ppm;

3)苦参碱。


关键点:硫酸铜温度越高毒性越大,且有效浓度和有害浓度差异小,不易随意加量。


指环虫


病原体:指环虫,其身体扁平,寄生在鱼鳃上,破坏鳃丝的表皮细胞,刺激细胞分泌大量粘液,妨碍鱼的呼吸;引起鳃丝浮肿,发炎及腐烂,极易感染病菌,是引起烂鳃病和败血症原因之一。水温在20~25℃时较为活跃。


主要症状:

1、少量寄生时没有明显症状;大量寄生时,可引起鳃丝肿胀,贫血,呈花鳃状,鳃上有大量粘液,鳃盖张开。

2. 鱼瘦弱,游动乏力,浮于水面。

3. 鳃上有白色不规则片状物。


常见治疗方案:

1、敌百虫:90%晶体敌百虫0.2~0.5ppm;

2、阿维菌素:1.8%阿维菌素0.08ml/m3。


关键点:

1、敌百虫在碱性环境下易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敌敌畏,毒性增强,水体透明度较低时,减量使用。

2、阿维菌素为油乳制剂,在水体表面停留时间较短,而后直接下沉,早春低温清瘦塘口,需要均匀泼洒,使用后需要观察1-2小时,看有无异常,中毒症状为花白鲢跳跃、甚至死亡,然后鲫鱼开始出现游边。一旦发现类似问题,迅速进水、解毒。



锚头蚤


简介:属节肢动物甲壳类的一种。只有雌虫才寄生在鱼体上,长约1厘米。


症状:

1、锚头蚤寄生的病鱼,表现在焦急不安,减食,消瘦。

2、影响成品鱼商品价值。


常见防控方案:

1、放鱼前使用高锰酸钾清洗鱼种;

2、一旦发现,及早处理(水温大于15度即可处理);

3、常见药物为复合蜂房芽孢杆、氯氰菊酯(温度越低毒性越强)。



寄生虫防控关键点:


1、做好前期处理工作:通过生石灰等药物清塘,尽可能杀灭池塘淤泥中虫卵基数。


2、杀虫流程:杀虫前,需要水体保持适当肥度,若出现浑浊需要先净水,并连续2个晴天中午开增氧机2小时以上,搅动水体,促进寄生虫卵的萌发。杀虫后开启增氧机2小时以上,并观察1-2小时,看有无躁动、乱跳等异常症状,一旦发现及时解毒处理。杀虫后第二天进行水体消毒,第三天可以进行肥水工作。


3、轮换用药,降低抗药性:消毒选择中,二氧化氯泡腾片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杀虫药物的不均匀,部分寄生虫只是麻醉或假死状态,重新沉降到底部,使用二氧化氯泡腾片利用其在底部区域范围内的高浓度有效氯来进行“补刀”。


4、药物使用剂量根据气温、药物特点、水质特点综合评估或增或减使用。在水位方面,当水位低于2米,按照亩*米计算用量,当水位大于2米时,按照2米计算。


5、早春阶段,温差较大,水质垂直对流较强,虫卵从水底迂回到水体,当池塘有机质含量较高时,极易与碎屑、藻类等物质形成有机絮团,成为虫卵孵化后的寄生体,因此早春肥水中加入芽孢杆菌的必要性很强,能够对有机絮团及时分解,降低寄生载体,让寄生虫幼体因能量耗尽,缺乏补充而衰竭。


6、杀虫时机:建议水温15度以上,连续3个以上晴天开始第一次杀虫,如水温持续低于20℃,间隔7天再进行第二次杀虫;如水温上升较快,高于20摄氏度,则间隔3天可以进行第二次杀虫,并在第二次杀虫后一天进行消毒。另外在持续升温阶段需要跟进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补杀。


在连续升温阶段4月20—4月26日节点前后杀虫, 5月份烂鳃发病情况分布,不难看出连续升温阶段杀虫的关键性。


寄生虫的控制从早春做起,在春季池塘工作中,及早肥水并补充有益菌,找准杀虫关键节点、选择清晰药品,使用好方法和用量,寄生虫问题将不再是疑难杂症。